不知道炒股如何入手?想要准确的判断股票的好坏,规避炒股风险,有关的书籍内容值得学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好不好稳益配(2023/05/04)》,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稳益配

一、稳益配:如何跳出趋避的心理陷阱_心理分析_

跳出趋避的心理陷阱个人在面对损失时,有风险偏好的倾向,对于收益则有风险趋避的倾向。表现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往往会卖出获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如何跳出“趋避”的心理陷阱?首先,我们必须确认自己是处在“趋避”过程的哪一阶段。如果问题是出于贪婪(假设我们听到某个“内线”消息而迫不及待的想要跃进),就要为自己留点喘息的空间,让恐惧感有浮现的余地。1、恐惧感当我们做决定时,突然觉得恐惧,那一定是处在恐惧感的顶端,这时会看不见利多因素。克服方法:首先,找出自己的情绪和潜在的心理陷阱——“恐惧感”。然后,尽量思考有利的一面:“该股下档风险有限,而可能上扬。它在市场上潜力很大,有特定的生存根基……”如果恐惧感经常使我们无法行动,那么就把决策过程和最佳的行动分开。也许,你可以在夜里考虑整个情况,到了早上,该做的就是打电话买进。

二、稳益配:基金涨到多少点卖好?基金怎么卖才赚钱?

导读:在基金届有句话,叫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什么时候卖出基金决定了你的基金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有的基民买基金,有的时候赚了20%或者是30%的收益,就在考虑是不是该把基金卖出去。其实,这也是很多基民都存在的一个疑问,就是我的基金赚钱了,该不该把基金卖出去?在基金届有句话,叫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什么时候卖出基金决定了你的基金能不能赚钱?能赚多少钱?有的基民买基金,有的时候赚了20%或者是30%的收益,就在考虑是不是该把基金卖出去。其实,这也是很多基民都存在的一个疑问,就是我的基金赚钱了,该不该把基金卖出去?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基金止盈的角度去分析。这里给大家分享三个基金止盈的技巧。第一,目标止盈法,目标止盈法就是我们事先设定一个止盈率,比如20%或者30%,到了这个点,立即赎回,落袋为安,如果你不是习惯做特别长期投资的基金,30%的收益就是一个比较不过的收益止盈点了。比如在2019年,沪深300指数只涨了25%,而2020年沪深300指数只涨了26%,像券商,军工这种一旦涨起来就很猛的指数,基本上一轮也就是35%到45%左右的区间就会进入回调。这时候如果你定到30%就显得比价高了。第二,估值止盈法,也就是你持有指数的估值百分位到了多少?在低估的时候买入,正常期间持有,然后高估卖出,一般来说,30%以下被视为低估区间,30%到70%之间是正常区间,进入到70%以上就是高估区间了。第三,回撤止盈法,意思就是你已经赚钱了,但是不知道市场接下来还能不能涨,又担心自己的收益会跌回去,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你的回撤率设置到10%,你现在已经赚了5000,一旦你的盈利回撤了10%,也就是盈利从50000变成了4500,这时候立马止盈卖出。设好止盈点,及时落袋为安,至于接下来是重新选择一只基金还是继续投资这支基金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三、稳益配:基金经理人更换了应怎么办?

导读:基金经理人代表基金公司,管理共同基金或其他投资计划,并代表公司成员在事先一致同意的总指导方针下,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是基金管理的灵魂人物,其能力影响基金的整体报酬。基金经理人通常管理的资金庞大,故在证券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金经理人须由券商或公司的研究部门所提供的研究报告中,挑出适合投资的标的,且定期拜访那些具潜力或已投资的上市公司,去感觉和发掘获利的契机,甚至回避掉潜在的风险。如果出现基金经理更换的情况,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基金经理人代表基金公司,管理共同基金或其他投资计划,并代表公司成员在事先一致同意的总指导方针下,作出适当的投资决策,是基金管理的灵魂人物,其能力影响基金的整体报酬。基金经理人通常管理的资金庞大,故在证券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稳益配:股民通常会对投资大师产生哪些误区-实战技法

股民通常会对投资大师产生哪些误区作为一位经历股市大起大落的80后投资者,能够学习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的经验,还要多亏近几年国内的熊市行情,这使得笔者彻底静下心来专心学习。不过遗憾的是,笔者在最初学习价值投资时,对两位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误读。误读一:不熟不做等同于从身边投资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都秉承着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两位投资大师都宣称自己是高科技股票的厌恶者,可见不熟不做才是真正的安全投资。不过笔者在最初学习价值投资时,却认为不熟不做等同于从身边投资。于是乎,购买大量平时时常能看到的企业,包括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华联综超、保利地产等股票。在最近两年的股市行情背景下,笔者的此类投资业绩可谓一路直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发现从身边投资并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巴菲特曾经说过,价值投资其实就是购买自己能力圈以内的股票,也就是自己可以理解的公司。同时,要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政策市生态环境。一味追求大盘股,只会让自己受伤。误读二:价值投资在国内行不通价值投资在国内行不通是很多投资前辈传授给笔者的经验。但回顾以往的国内股市,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万科和苏宁,这些业绩稳定增长的股票,都曾给国内价值投资者带来不菲回报。之所以很多投资者拿不住绩优股,是因为他们心态太急。对于他们而言,反转股和概念股更为刺激。但是每每短线搏杀之后,受伤的往往是自己。实际上,找到业绩逐年增长的股票并非难事。有些股票甚至已在最近两年的熊市中被错杀。此时进入市场抄底错杀的绩优股,其实就是为将来的成功投资埋下伏笔。误读三:价值投资等于长线投资不知从何时开始,价值投资被笔者误读成长线投资。以至于出现死了都不卖的悲催景象,其后果之惨痛也就可想而知。实际上,价值投资其实就是在股市中挑选被严重低估的绩优股,等到股票出现正确估值或被高估时,再将其卖掉,则可称之为价值投资。比如,一只股票如果在短短两个月内,从价值严重低估变成严重高估。那么投资者就应将其卖掉,从而兑现被市场高估的非理性价值。而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持股年限,之所以经常长达数年,是因为在成熟资本市场,股票从低估到高估的转变周期更长。因此,价值投资并非长线投资。

以上就是懒洋洋财经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好不好稳益配(2023/05/04)》的文章,更多相关知识,欢迎持续关注。